(相关资料图)
会仙湿地公园。广西新闻网记者 苏时榕 摄
采访团成员拍摄会仙湿地公园风景。广西新闻网记者 王香菊 摄
广西新闻网桂林5月19日讯(记者 王香菊)5月19日,“很很很桂林的地方——2023重点网络媒体桂林行”活动采访团来到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桂林市临桂区进行参观采访。采访团首先来到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的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随后参加了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建设座谈会。
在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采访团成员乘船穿梭在曲径通幽的湿地,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犹如一幅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采访团成员纷纷拿起手中的手机和相机记录下这里的美景。
贯穿桂林新区的相思江,通过北面的桃花江和南面的古桂柳运河与漓江相连,是漓江的重要支流。相思江流域综合治理是保护桂林山水,保护漓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思江流域地处桂北暴雨中心,为解决相思江流域防洪排涝问题,桂林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构建“引排得当、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流畅通、环境优美”的江河湖库连通体系。
据介绍,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于2022年8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以水利工程为主线,覆盖防洪排涝、水系连通、截污治污、湿地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共27个子项目,总投资81.7亿元。其中,水利及防洪排涝工程类子项24个,依托水利工程打造文旅类子项3个。目前,27个子项目均已开工,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当中。
采访团成员在接受采访。广西新闻网记者 王香菊 摄
采访团参观的会仙喀斯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是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项目的一部分。被誉为“漓江之肾”的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对漓江水质起到重要的截污净化作用。据介绍,会仙湿地现有脊椎动物291种,维管束植物106科250属328种。会仙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后,有望恢复湿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
桂林新区相思江防洪排涝提升工程项目整体建成后,将显著提高桂林新区、临桂老区的排洪泄洪能力和基础设施水平,推动相思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助力“漓江大保护”和乡村振兴工作。该工程以治水为依托,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新名片,建设世界级古运河户外营地集中示范区、会仙国家喀斯特地貌湿地文化展示区,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预计每年可新增游客200万人次,促进旅游消费10亿元,带动周边近350个村屯村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局面。
桂林市正全力以赴,精心守护着山清水秀、白鹭成群、鱼翔浅底的桂林山水画卷,持续擦亮“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助力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这个春节,世界同庆中国年(环球热点)1月31日在芬兰赫尔辛基街头拍摄的舞龙表演。马蒂·马蒂凯宁摄(新华社发) 1月21日,联合国邮政管理局在纽约发 -
生效后,“RCEP红利”让企业受益日前,上海虹桥品汇内,市民在RCEP成员国商品专区选购进口商品。王 初摄(人民图片) 近来,江西省宜春市积 -
上海豫园:华美灯彩迎元宵上海豫园内的灯彩景观。上海豫园商城供图本报电(记者曹玲娟)过年到豫园“白相白相,轧轧闹猛”,是上海重要的 -
“雪游龙”上的中国制冰师(冬奥同心圆)图①为2月11日,男子钢架雪车比赛前,制冰师团队在对赛道冰面进行最后的修整。本报记者 伊 霄摄图②为2月 -
美国抗疫:从失败走向失败(望海楼)当地时间2月7日,美国华盛顿国家大教堂鸣钟900次,缅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逝去的90万美国人。大钟的悲鸣声依然在耳
X 关闭
X 关闭
